留得绿萝在,不怕没柴烧
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霾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碧莲。
一
本来这个话题不想说啥的,虽然副业跟环保相关,但是我既不是技术牛,也不是数据狗,和你们一样,浑浑噩噩上班婊演,勤勤恳恳活在裆下。
哪怕最近有朋友在后台留言。
(朋友就是常说的粉丝,但我不喜欢这个叫法,关于这个正在考虑另外一篇《做粉丝,但不要脑残》,你们意下如何?)
朋友问:先生可曾为雾霾写了一点什么没有?
我说没有。
他就正告我:先生还是写一点罢,立霾之前我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。
我说滚粗。
(这大概是我表达亲密的最高级方式了之一)
其实我是想写的,但我有我的顾虑:
这可是国产雾霾啊。
除了偶尔躲在热血的球迷后面,悄悄往国足扔两砣用过的餐巾纸,其他的国产着实碰不得。
就连平时我戴的口罩上,都标着5颗星。
直到……前天,我在朋友圈看到那篇《雾霾下,我为什么没搬回美国?》
而且貌似刷屏了。
写得好,成功刺激了我的(攻)G点。
二
这篇《搬回美国》的问题,和两年前柴记者的《穹顶之下》最后一段高度类似。
如果说《穹顶》最后一段的用意,是为了顺利通过审查,搞点拔高,喊点口号,跟吃瓜群众挤眉弄眼,心知肚明。
那《搬回美国》这次,这个来自美帝的海归妈妈,确实是真心实意在呼吁:大家都控制下欲望,少买买买就少霾霾霾,表把天空搞太黄,表把河水搞太污了。
这就很值得玩味了。
其实对于雾霾的形成原因,目前仍然众说纷纭,但是对于应该由谁来负责治理,这个责任是没二话的。
既然用占世界7%的耕地,养活了占世界22%的人口,辣么牛逼的成绩脸不红地宣布了,那把12个省市齐刷刷地从霾榜上揭下来,这个事也得心不跳地接稳了。
此地人民除了勤劳勇敢,还有一个特好的习性:善良。善良就是商量嘛,没人要求你第二天完不成提头来见,哪怕你自己喜欢开这种玩笑。
人民是好样的,有耐心,但是人民不傻逼。
人民喝不了特供水,人民吃不上特供饭,人民看不起特供医,没事,至少人民还可以跟同志们同呼吸共命运嘛,现在跳出一个“当年在环保系统工作”过的姐姐,带着一身的《环球时报》味,来洗地了。
按姐姐的说法,她之前在环保系统的大部分同事,尤其是年轻人,是“有理想有担当的”,工作辛苦又努力。“比起社会上大肆抱怨指责的人,他们的行动更值得被尊重。”
在此,我向辛苦工作的体制中人表示尊重。不过得说一句:这是你们对纳税人应尽的义务,没什么好彰显的。
但是另外一句,“大肆抱怨指责”,我去,姐姐真的是从美帝回来的吗,还是被国产雾霾冲昏了头,美帝那边动不动就占领华尔街了,这边稍稍有点情绪,就被你定性成“大肆抱怨指责”了啊?
就算是同一片土地上,当年常凯申专政时,《日人民报》可没少大肆抱怨指责呢。
我虽眼里常含泪水,爱党爱国爱得深沉,但毕竟是个理工科学渣,就不用在这里给姐姐普及什么“异议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形式”了。
这个还不是重点。
三
重点是姐姐的解决方案。
哎,哎,哎呀我缺。历数了国际国内重大形势,从美联储加息到供给侧改革,从美帝制造业回归到清洁能源技术,高大上整完,最后落子:原来整治雾霾就要靠我们小老百姓少买买买呀,美其名曰“控制欲望”。
《搬回美国》里面有大量相当蠢萌的说法,比如,“电子商务的便捷,让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去完成一个消费行为,这是我们生活的便利,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浪费。”
这个逻辑里面没有说到的是,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,使得整个社会的平均交易成本是呈急剧下降趋势的,按文中的思路,把所有交易路径上的碳排量相加,得到的是远比之前更为有效的资源利用率。
勤劳勇敢尤其是善良的人民不傻,没人花钱买不要的东西,就算有,哪个时代都有,除了“三年自然灾害”什么的。
浑身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的资本更不傻,市场的本质就是竞争,同行业竞争,行业间竞争,竞争不但帮助我们人类的先人(怎么有点像骂人呢)征服了其他族群,更促进我们内部自我的优胜劣汰,其中之一就是促进社会交易成本降低,提高生活水平。
创造、消费、享受,商业已经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美好的事物之一了(还有段子),有时候商业发臭,是有人把它搞臭的。不如你看看电网,看看银行,看看石油?
就像被某些脑残诟病的广告,说广告多浪费资源啊,宣传也不创造价值啊啊啊。
啊尼玛。你往东边半岛的北面看,走两步,没病走两步,那里的人民看到的广告就少,可是宣传同样不含糊呢。
四
《搬回美国》的逻辑问题,在于把一个有着分明责任主体的问题给稀释了。
有点类似当年的计划生育。
上峰说,人多了资源不够了只能生一个,卧槽,怀了十个月的直接给你干死。
现在人口红利消失了,马上“让全村妇女都怀上二胎,是村支书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
资源不够了,老百姓少生。
人口不够了,老百姓多生。
现在碳排放太猛,老百姓不要“大肆抱怨指责”哦,而要少买买买。
那我去年买了个表,简直论罪当诛。
再说说控制欲望这个事。
这个……我想骂人的欲望,有点不好控制了。
欲望咋控制?
每天三顿,加个夜宵要不写个请示给组织?
假期就不要外出旅行了,在家呆着唠嗑多好,又经济又环保,关键是还没碳排放。
手机统统没收,充的电那都是碳排放啊,每天看书读报就行,玩个几把啥微信。
电视,电视每天晚上七点开一回,七点半准时关掉,也别动脑筋琢磨事儿,一琢磨不光出些幺蛾子,还得耗粮食,又是碳排放!
……
哦对了,姐,你看我通篇都没提你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的事,三个啊,得吃多少喝多少拉多少,整多少碳排放出来,但是我一直觉得这个是你跟咱姐夫的私事,拿出来说不科学呀。
不过按你的说法,咱顾全大菊,为了治理雾霾,你看,已经生了的我们就认了,回头能不能请姐夫控制下欲望呢?
这生的哪是孩子,分明就是行走的碳排放嘛。
五
看完这姐姐写的《搬回美国》,起初我是觉得观点幼稚,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。
我觉得不是幼稚,是弱智。
不是不搬回美国,而是搬回祖国装外宾。
所谓控制欲望的说法,其实这也不算是头一回了。
我一个老乡跟我说(避免暴露年龄),许多年前有首歌叫《爱的奉献》,里面说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。”
(还不如让人人都献出一点霾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碧莲。)
现在不唱《爱的奉献》,唱《爱的供养》了,其实还是一个意思。
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。
雾霾中我一抬头,艾玛这太阳呢?
卧日。
越堕落,越快活:
长按关注,同流合污